齒輪銑刀齒形設計工藝流程
更新時間:2018-05-25 點擊次數:3013
齒輪銑刀齒形設計工藝流程
當被
齒輪銑刀銑削齒輪的模數、壓力角相等,而齒數不同時,其基圓直徑也不同,因而漸開線的形狀(彎曲程度)也不同。因此銑削不同的齒數,應采用不同齒形的銑刀,即不能用一把銑刀銑制同一模數中所有齒數的齒輪齒形,如圖9-23所示。但為了避免制造數量過多的盤形銑刀,生產上采用刀號的辦法。即用某一刀號的銑刀銑制模數和壓力角相同而齒數不同的一組齒輪。每號銑刀的齒形均按所銑制齒輪范圍中zui小齒數的齒形設計的。
1傳統的齒輪銑刀制造工藝制造
齒輪銑刀的傳統工藝流程為:
⑴車加工:一次裝夾車出內孔和端面,內孔尺寸用塞規控制,其厚度留出約1mm的加工余量;
⑵磨非基準面:厚度留出0.8mm的加工余量;
⑶車外形、齒形;
⑷銑齒槽;
⑸拉單鍵槽;
⑹調質處理:硬度控制在33~37HRC;
⑺半精磨兩平面:厚度留出0.4mm加工余量;
⑻半精磨內孔:內孔尺寸用半成品內孔塞規控制;
⑼鏟齒形:鏟后表面粗糙度要求達到Ra1.6µm;⑽熱處理:淬火、回火(硬度63~66HRC);
⑾精磨兩平面:保證齒形對稱;
⑿精磨內孔:用夾具保證等分三個齒的齒頂跳動;
⒀磨前面:保證各齒齒頂的相鄰齒形誤差及累積跳動誤差。
2改進后的齒輪銑刀制造新工藝經改進后的齒輪銑刀制造新工藝流程為:
⑴車加工:內孔尺寸改用原半成品內孔塞規控制,厚度留出約0.6mm的加工余量;
⑵磨非基準面:厚度留出0.4mm加工余量;
⑶車外圓、齒形;
⑷銑齒槽;
⑸拉單鍵槽;
⑹鏟齒:鏟后表面粗糙度可放寬至Ra6.3µm,對鏟刀要求較寬松,單件、小批生產時可由工人按照樣板用白鋼刀條自行磨制;
⑺熱處理:淬火、回火;
⑻平磨兩平面;
⑼磨內孔;
⑽磨前面;
⑾鏟磨齒形:齒面表面粗糙度可達Ra0.8µm,齒形精度大大提高。